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9页 (第2/2页)
,鞭长莫及,也不必用她自己的猜测去乱他的阵脚。 只要他安全无虞的归来,皇上的如意算盘,也不会打的很容易。 眼下最重要的,是探一探王知微的深浅。 太子既然在漕运上栽了跟头,四皇子众人就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她要赶在他们之前,部署好自己的筹码。 胡邦和南彪就在花园里,来的比程东要快,程东匆匆忙忙赶来的时候,身上还带着点酒味。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都不知解时雨这个时候叫他们来,是为了什么事。 解时雨没有跟他们废话:“你们知道京城一天,要消耗多少石米吗?” 程东细细想了下:“总得千石吧,我在码头上看过粮商卸货,曾听他们说起,不过说的并不细。” 胡邦笑道:“这我倒是知道,只说城内,不算宫中,就有百十万口人,城内除去有俸米的权贵人家,其余人都要籴米而食,就是少算一些,一个人在一升到两升之间,一天也得在四千石以上。” 他是科考过的人,在这些实务上,也多有留意。 解时雨又问:“现在米价多少?” 程东在码头上,最留意这些东西:“南边是一斗百钱,因为丰收,官价一斗再减十钱。” 解时雨点头:“不贵。” 胡邦忽然道:“您要收粮?” 解时雨嘴角一翘,露出点笑意:“我要囤积居奇。” 胡邦愣了一下,心道这胃口——真大。 他想了想:“今年丰收,确实是个机会,可以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出粜。” “用不了那么久,”解时雨看向南彪,“我记得你有一回说北边的粮价估出来了,户部愿意给的价格远低于粮商给的价钱,现在是什么情形?” 这件事还是南彪当笑话讲的。 南北征粮,并非一家家去征,而是“时估”,由官府出面和大粮商共同议价。 部分粮商会在外加价截留,囤积粮食,抬高估价,等衙门无法交差,加价收粮的时候,再粜给衙门,坐取暴利。 南彪手里的消息浩瀚如海,这些都是他当趣闻来听的,没想到会有用。 “这次他们是撞在铁板上了,那边衙门把加过的价钱递到户部,户部直接否了,并且发话三年不从这些粮商手里籴粮。” 抚国公最为痛恨这些粮商,眼下仓廪盈满,正是收拾这些人的时候。 没有朝廷这个大户,还有什么人敢一口气吃下这些大粮商手里的粮食。 南彪说的津津有味:“这些个粮商脑袋都得愁秃,他们收粮的价格本来就不低,现在全砸手里了,除非出个大灾年,否则就得亏的当裤子。”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