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7页  (第1/2页)
    难怪素娥脸色如此苍白,原来是流了这么血。    一夜未合眼,谢景淞陪着长公主守在韩素娥身边,坐到天亮。    晨光从窗柩透进几分,有人来报,说夏军已经从城中撤了大半。    嘉敏这才想起谢景淞带兵支援一事,一问才知对方此行带了三万精兵,从燕北出发,一路快马加鞭,昨夜才适时赶来。    “这一次多亏了你们……”嘉敏有些疲惫,但感激之意不曾消减。    她打量眼前的年轻人,一年未见,俊美不减,又愈发沉稳,此次带兵前来,以雷厉风行之势击退夏贼,实乃英武之才。    如此杰出之辈,一想到他所系之人是自己的女儿,嘉敏便忍不住欣慰。    “殿下不必言谢,救百姓于水火本就是晚辈职责,何况晚辈来迟,未能及时击退夏兵,若不是守城的将士们殊死抵抗,消耗了大半夏兵,骁骑军也不会这么容易将敌军驱逐。”谢景淞毫无得色,半点未揽功的意思。    闻言,嘉敏欣赏之色更甚。    晌午时分,平阳城又迎来了一批援军,正是带兵回来的大将军,一行人披星戴月,疾驰回来,同尚在城外还未撤离的夏兵又交战一番,最终又杀敌数万,夏兵来时一大批人马,最后只剩了不到一万人,仓皇逃走。    其中不见拓跋阑身影,但清理战场时,也未找到其尸身。    谢景淞得知消息时,已经在赶回燕北的路上了,听闻后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此战夏人大败,拓跋阑一个长期离夏、势力不丰的皇子,回去后必定讨不了好。    他走之前,已经留下了一批十来人的骁骑精锐,守在韩素娥身边,以免她日后遇险。    韩素娥醒来时,得知一切,才知道谢景淞此行紧促,只为帮平阳击退夏兵,等到白马军赶回,而骁骑军才到平阳不过一天,又急匆匆赶了回去。    因为,辽人又有了动作。    没过几日,传来消息,辽人公然撕毁盟约,发兵南下,进攻中原。    两年前老辽王去世,耶律严宇继位,他继位后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据传此次他便是在王妃的劝诱下,下定了决心要攻打中原。    那位王妃,不是别人,正是和亲而去的赵雅乐。    对此,韩素娥毫不意外,雅乐这人便是如此,只会把不如意归结于他人,并想尽办法宣泄自己的恨意,她只担心谢景淞在与夏军交战后匆忙赶回,能不能很好地迎战辽人。    所幸没让她担心太久,许是新辽王过分年轻,又许是辽内战未消,辽兵不成气候,最终被骁骑军痛击一番,损伤大半,灰溜溜地又逃回了上京。    第166章 结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