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贵女归辞 第213节  (第2/2页)
议陛下听了都甚为满意。”    他说罢对着上首的昭文帝拱拱手,然后转过头一脸鄙夷地看着刚才说话的大臣,“难道在宗大人看来,只要一直待在吏部,做什么事都原模原样地搬过来,就是好的吗?宗大人这样认为,难道是觉得,陛下会任用那等拘泥不化之人?”    “季照!你!”宗大人气得脸都黑了。    这季照向来嘴毒,而且最喜欢逮着他,回回他说些什么,季照就要想办法反驳他。    他心里一阵火大。    季照继续说道:“陛下,李大人如今在吏部甚得人心,处理事情也是得心应手,且有魏大人珠玉在前,他任尚书定能为陛下分忧。”    他垂首低眉,看上去很是恭敬。    昭文帝听了季照的一番话,点了点头。    他心里其实也属意李志渊,只不过作为皇帝,他不能太过独断,必须要先听一听大臣的意见,即使最后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旁人也说不了什么。    他想了想,眼睛一动瞧见了站在队伍前面的崔御史,想起了如今崔御史和李大人是亲家,便存了打趣的心思,决定听听他的意见。    “崔大人,你觉得,这吏部尚书一职,该如何安排啊?”昭文帝手指动了动,敲着龙椅的扶手。    崔御史猛地被陛下叫到,但一点儿也不着急,他的脸上自然板住,眉头自然而然地皱起,双眼犀利,胡须微微遮住抿紧的嘴巴。    他从队伍行列中走出来,拱手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李大人”    “陛下!”一位老臣立马上前,“崔御史与李大人是亲家,自然会帮他说话,他的话怎可算数?”    那老臣年岁和崔御史相差无几胡须浓密,一双眼紧盯着崔御史,他们是多年的同僚,也是相看甚厌的对手。    自己的话被人打断,本就不悦,而且对方是他十分厌恶的人,崔御史立马就怒了。    他竖眉瞪眼呵道:“陛下询问我,与你何干!莫要失了分寸!”    他说完对着昭文帝施一礼,“陛下,岳建身为人臣,却不顾尊卑,行为欠缺,实在是毫无礼法可言,依照大盛律法,应杖责,以儆效尤。”    岳建目瞪口呆,指着他的手指不住地颤抖。    “你你!”    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只能跪下来看着昭文帝,他哭诉道,“陛下,老臣绝无此意啊!是崔御史恶意攀咬”    其他大臣屏息静气,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果然啊,得罪谁都不要得罪崔大人,不然随便说一句话都是错的。    他们心里不约而同地想到。    昭文帝哼了一声:“朕问崔大人,你插什么嘴!”    陛下的态度已经明了,他对于岳建打断崔大人的话很不满。    众大臣在心中为岳建摇头叹气。    岳建也知道自己触到陛下的眉头了,慌忙求饶。    “陛下,老臣知罪,望陛下恕罪。”他叩首说道。    这时候宗大人站了出来,为岳建说情。    “陛下,崔大人年近六十,体老年迈,恐禁不起杖责啊。”他说道。    宗大人心里就一个想法,岳建在朝中多年,也帮过他家太子,若这次他为此求情,那岳建定然会感激,没准对于李大人任尚书一职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事实证明,宗大人的想法还是太过天真。    崔御史听了他的话,表情越来越难看,语气也冲了起来。    “宗大人如此说,难不成年岁是罔顾法纪的挡箭牌?是不是只要年老,就可以免罚?”    他说道,对着昭文帝拱手,“陛下,臣与岳大人年岁相当,可也知道何时该开口,何时该住嘴,而岳大人并不知道。陛下,若是这样说,那依臣之见,还是让岳大人告老还乡的好!免得人老糊涂了,做了错事,还不能罚!”    他说得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在大臣们的心头晃荡。    大臣们面面相觑。    岳大人只这样一说,就被逼得要告老还乡    崔大人果然不是惹得起的人啊。    岳大人当即就被吓到了,开始不停地磕头求饶。    “陛下,臣有罪臣该罚”    宗大人也又气又怕,不敢再反驳崔御史一句,生怕自己也跟着遭殃。    他垂了目,安静地立在一旁。    队伍里骤然安静下来,大臣们不敢发出一丁点声音,只留下岳大人跪在地上孤独地求饶。    昭文帝见此,哼了一声,撇过头。    “这次朕便饶你一回,岳大人,朕不希望还有下次!”他说道。    岳建慌忙叩头:“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    他回了队伍中间,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一说话要么被挨打要么掉官,任谁都不敢再说话。    崔御史这才收敛怒容,对着昭文帝施礼道:“陛下,吏部尚书一职臣本无权过问,但陛下既然问了,臣也该谈谈臣的看法。”    “李大人任不任尚书一职,臣不在意,可徐大人若是任了尚书一职,臣恐怕就得劝谏陛下要知能善用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