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页  (第2/2页)
,足够日光和高温其实能有效遏制这种病菌。但是沿海这的天也不是一年四季都高温,所以我们一样要做这个实验。”潘慧把这点和贺君以及童文乐说了声,“也能和别的水稻进行一个对比。”    水稻要审批合格上市,要经过抗性鉴定。稻瘟损失率是鉴定条件之一。    潘慧从头给他们先理一遍:“我们首先要精准选取叶鞘。叶鞘的宽度、薄厚、长度都有讲究,不然实验很容易失败。”    听课的两人点头。    “接下来,我们要破坏叶鞘表面的疏水结构。”潘慧掏出一个和电子体温表有点相像的又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移液枪。”    贺君和童文乐见这种工具,好奇多看了两眼。    叶鞘本身就只有小指那么宽,移液枪也不大。潘慧说得极为轻巧的工作,听上去很简单,动手起来恐怕不容易。    之后的实验过程中,贺君和童文乐切实感受到了动手不太容易。    首先是选取要用的叶鞘。他们以为的选取叶鞘就是动剪刀“咔咔”剪下两端结束。实际上的选取叶鞘,要先拿出整株的水稻苗。    随后他们要去掉第一叶的叶鞘,抽出叶心,剪去第三叶,然后再取到叶鞘。整个过程中,他们还是在培养皿中cao作,甚至在取叶鞘前,还得在培养皿里先加上调配好的试剂。    贺君和童文乐开场属于:“我听懂了,我明白了。”    动手则是:“什么东西?我好像是个废物。”    光取叶鞘就那么麻烦,用移液枪的时候更没简单到哪里去。    叶鞘被垫在湿纸巾上,他们拿移液枪对准着的时候,手很容易抖。而潘慧的流程说明还在继续:“我们要把孢子液均匀滴到叶鞘上。”    注射孢子液,是要从叶鞘底端开始注射,让它一点点侵染上去,直到另一头渗出液体为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熟练工会觉得这个工作极为简单,有眼睛有手就能做。而对于刚上手的贺君和童文乐而言,难度有点,很容易失败。    接下来就是走量。    做实验肯定不是一段叶鞘就够的。    潘慧轻描淡写说了一声:“每个菌种侵染45份叶鞘。再加上对照组45份。今天就辛苦两位老师了。之后大概每一天我们都需要记录取样,后续还有二次侵染工作。”    贺君从实验中抬头,茫然再问了一遍:“几份?”    “45份。每一种菌种。”潘慧体贴问贺君,“是觉得多吗?其实一个培养皿里可以放好几份的。而且做起来很快。一天基本上能完成十来种吧?”    贺君顿时觉得自己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接下去的工作就将麻木重复干一件事情。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