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 第79节  (第1/2页)
    翌日天一亮,知县府就嘈杂了起来。    青山县临近京城,虽然不大,倒也繁华热闹。青砖白瓦上的红灯笼随风摇摆,青砖油石板路上被商贩占据,一大早便能听到小贩的吆喝声。    街上行人匆匆,人来人往,并没有因为昨日的事掀起什么波澜。    下人来叩门,叫醒了戚秋。    戚秋起身后洗漱一番,刚出门就撞上了在门外等候的谢殊。    四目相对,又纷纷垂眼避开。    谢殊摸了摸鼻尖,两人都有些不自然。    昨日种种一下子涌入脑海,就好似喝醉了酒后的大梦方醒,说尴尬算不上,可都多少有些赧然。    顿了一下,谢殊轻声说:“走吧。”    戚秋点点头。    王知县已经在前厅备下了早膳,早早的等候着二人。    见二人要走,王知县客气地挽留了两句后便不再勉强,备好马车亲自将二人送出了青山县。    这几日化雪,路上难走,车轱辘行过,溅起的都是泥泞。    一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戚秋偶尔掀开帘子探出头去,看到的也是谢殊走在前面的背影。    入京城时,已经快到了晌午。    或许是因为昨日跑走了犯人的缘故,今日的京城戒备十分严,走两步便能看到身穿玄色盔甲的禁卫军。    刘管家昨日晚上得到了信,一夜都没有睡好,今日一早便等在谢府门前,见谢殊和戚秋回来,赶紧迎了上去。    “您可回来了。”刘管家扶着戚秋下马车后,上前对谢殊说:“京城出大乱子了,有一批犯人从锦衣卫里跑了出来。”    一批?    戚秋脚步猛地一顿,侧眸看向谢殊。    谢殊倒是面色如常,像是早就知道了此事。    刘管家继续说:“幸亏锦衣卫及时发现,全城戒严搜捕犯人,只余一个犯人跑出京城不知所踪,其他的尽数都逮捕回来了。”    话说到一半,刘管家便反应了过来,一拍脑袋,“瞧我,真是年纪大了。青山县临近京城,想必也要配合搜捕犯人,公子怕是已经知道此事了。”    暗卫回来禀告的时候只说戚秋和谢殊是因为想在青山县逛庙会,今日赶不回来了,旁的什么也没说。    谢殊问:“那批犯人是何时跑出锦衣卫大牢的?”    刘管家想了想:“好像就在公子离开京城不久,约有一刻钟。当时犯人出逃的消息传遍京城,闹得整个京城人心惶惶,街上都没有人了。”    闻言,戚秋心里一沉。    这么一批犯人不可能是自己逃走的,只能是早有预谋。    这是有人等着谢殊离开京城,故意将那批犯人给放了出来。    就是不知这么一遭,是冲着谁来的。    回到院子里,戚秋眉头依旧不见松开。    冬日的风如刀子一般冷得刺骨,扬起时还夹杂着细雪挥洒,外面虽然亮堂,却也只有刺眼的白。    戚秋院子里的那两株腊梅倒是长得挺好,朵朵盛放,花香四溢。    进到屋子里,戚秋刚坐稳身子,外面的翠珠便进来回禀说,谢夫人院子里的玉枝来了。    戚秋放下手里的斗篷,让人进来。    玉枝进来福了福身子,浅笑着说:“表小姐可算回来了,昨日有犯人逃出京城,外面不安全得很。”    戚秋颔首,“有劳玉枝姑娘挂心,不知此次前来是有什么事吗?”    玉枝笑道:“倒也没什么紧要的事,就是夫人进宫前嘱咐奴婢将这两件做好的冬衣拿给表小姐您,方才听说您回来了,奴婢便赶紧送过来了。”    说着,玉枝将手里的冬衣递上前来。    这事便是戚秋不在也能送来,院子里又不是没人,怕是玉枝还有事没说。    戚秋看在眼里,也不问,静静地抿了一口茶,玉枝果然率先忍不住了。    玉枝一脸担心地问:“灵山寺就在京郊,来去只要半天,表小姐和公子怎么昨日没有赶回来?正好撞上犯人逃走,府上的人担心了好久,刘管家就差派人去灵山寺寻。”    这是来探听她们昨日的去处了。    戚秋手上动作一顿,随即笑着说道:“昨日听说青山县里有庙会,表哥带我去看了。”    这事暗卫既然已经禀告给了刘管家,便没什么好隐瞒的。    闻言,玉枝面色一僵,顿了半天才强笑着说:“原来如此,庙会好,表小姐是该去逛逛。”    戚秋一笑。    没说两句话,玉枝便站不住,起身告辞了。    她走后,戚秋脸上的笑意一收,冷了下来。    搁下手里的热茶,戚秋盯着玉枝远去的背影问山峨:“知道玉枝昨日出府了吗?”    山峨摇摇头,“奴婢只知道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