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页  (第1/2页)
    大概也算是一种老年人的cosplay文化。    冷苒苒思索片刻,觉得自己以后退圈搬过来了    苏梓萱社牛综合症上来了,拉着冷苒苒就往前冲,直接了当地问有没有人要一起打麻将。    几个老太太抬眼一看:“小姑娘,可不行打扰我们唱戏的哦。”    有蜀南当地的口音,也有苏州一带的吴侬软语。    苏梓萱示好道:“您唱的什么,我也能唱几句。”    冷苒苒又惊讶又淡定。    惊讶的是,没想到苏梓萱还会唱点昆曲。    淡定的是。    她对于打麻将之前要先表演才艺这件事情,莫名地十分熟悉。    苏梓萱唱了一小段《牡丹亭·游园》。    开始开嗓那两句还挺好,但是唱着唱着就忘词儿了。    昆曲和京剧不同,唱词都是古文,记起来更加繁琐。    苏梓萱泄气道:“不唱了,真丢人,我家祖上都是有家班的——”    冷苒苒想起苏梓萱家里曾经是苏州的大户,后来才搬到京市,那倒也难怪。    “小姑娘你的意思是——”其间一个满头银发讲究地束成发髻的老奶奶掀起眼皮冷冷一眼:“我们都是你家里唱戏的伶人了?”    苏梓萱向来说话不经过大脑,顿时有点慌张:“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    冷苒苒把她往后一拉,神色自若,淡淡地说:“她不是这个意思,我家里有人也是唱昆曲的,我也来唱两句吧。”    她接着苏梓萱每唱完的戏有唱了两句。    她一开嗓。    和她唱民谣的时候,又是完全不同的嗓音。    声线婉约清丽,如水墨层层晕开。    只一听,就知道为什么昆曲又被称为“水墨腔”。    她声线里的故事层层推开,婉转绕梁,柔美神怡,让人恍然如梦。    腔调讲究,多少有点童子功在身上。    冷苒苒唱了两句就不唱了。    刚才吃的串串好辣,嗓子有点不行。    但是戛然而止,反而引得人更加向往。    刚才还不太高兴的几个老太太顿时和蔼起来,顺着往下又唱了几句。    苏梓萱惊了,喃喃道:“你怎么什么都会啊!”    她又反应过来:“啊对了,你奶奶不是刘静婉呀!”    银发老奶奶抬头,目光锐利:“正旦刘静婉?”    -    此时的南荣哲,正把冷苒苒的那几段视频仿佛研究。    越研究,就越满意。    她的身上有种浑然天成的戏感,和与人物极其贴合的气质。    明明还不到二十岁,越有一种超凡绝尘、仙风道骨的清冷感,似乎真在修真界待了几十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