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页  (第2/2页)
样别别扭扭不成调的话,和各种连比划带猜的手势,理解了他的目的和目的地。    蒙古王爷和手下一番商量,最后派人一路护送这位使者到京城。    使者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京城,见百姓们的穿着打扮不像是十分有钱的样子,心里不由怀疑,那个沙皇面前十分得意的小人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进了紫禁城,使者由蒙古王爷领着觐见了康熙,上交国书,使者表示他们俄国的沙皇早就听说了大清的盛名,十分向往与大清成为盟友国。    康熙当然不会这么轻易相信他,但把人这么放回去没个回话也不妥,毕竟大清是大国,康熙向往的又是唐皇万邦来仪的气势,索性就让这使者先在驿馆里住下来,容他考虑之后再决定。    这招待使者的差事,落在了索额图的头上。    出了俄国的使者,现在京城里还有一拨人,也住在驿馆里,等着康熙接见。    这拨人,更令康熙厌恶,因为明明知道他们不怀好意,所以故意的安排在驿馆里晾着。    选伴读的事情过去了,胤礽的读书生活恢复如常。没有伴读,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继续学系统的课程了。    六月,天气日渐炎热。    再过几日就是胤礽同学八岁的生辰,他园子里的麦子也接近该收获的时节了。    收麦子这一天,胤礽同学还特地跟师傅们请假,专门等着看奴才们如何收割。    他的小尾巴,三阿哥胤祉也过来凑热闹。    三阿哥已经五岁了,因为还没到该读书的年纪,所以也不太受拘束。    他圆溜溜的眼睛瞪着金黄色的麦田问:“太子哥哥,那是什么?”    “麦子”胤礽下巴高昂:“孤叫人种的。”    “能吃吗?”    “自然能,不过要磨成粉才行。”    三阿哥看着那些饱满的麦穗,嘴角疑似留下了被馋出的口水。    毓庆宫的奴才们为了收这些麦子,还都特地去奉辰苑里培训了一回。因没有镰刀等趁手的工具,胤礽“打劫”了御膳房,拿来了大师傅们切菜的菜刀给奴才们用。    御膳房敢怒不敢言。于是毓庆宫收麦子这一天,包括康熙在内,后宫的膳食统一换成了,面条。量大管饱,但是要别的花样,没有。    别问,问就是菜刀都没了,没法切菜。    康熙知道原因后,哭笑不得。但也没拦着,甚至在麦子被收之后,还亲自来看奴才们打麦穗。    这小麦收获的过程很麻烦,但是丰收的接过还是喜人的。麦子都收完,又过了两天,经过复杂的去秸秆,脱壳,晾晒之后,毓庆宫里收获了整整五大麻袋的麦子。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