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只想种田[穿书]_第13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页 (第1/2页)

    他又转向工部尚书问道:“祁大人,孤听闻轮胎已有成品,何时能带孤去见识一下?”

    祁阳舒忙道:“随时可以,这次的成品历经三个月还依然能跑,磨损并不严重,相信能够符合王爷的要求。”

    作者有话说:

    献上我的肝,感谢各位支持的小天使们,爱你们——

    第76章

    ◇

    大炮

    邹近同还是觉得不妥,他再次进言道:“臣以为,即便是要降低税收,此时也为时过早,新粮刚被种植没几年,不如再等等,咱们从长计议。”

    宴云河手指敲了敲桌面,有时候他们的小朝会一开就是一天,让几位上了年纪的大臣站一天太过辛劳。

    所以现今众人都是围坐一张长桌开朝会,此时首位空着留给小皇帝,宴云河则坐在首位左近,所以他敲响桌面的时候,众人只觉着跟着震了两震。

    “孤这么着急税收一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存在。”宴云河从袖中掏出一方棉帕,放置于桌案之上,“不知诸位家中现在是用棉多?还是用丝绸多?”

    祁阳舒因身处工部,对近几年纺织机械的改进极为了解,一听宴云河的问话,就联想到了纺织业上,“若不论身份高低的话,确实是用棉居多。”

    听话听音,在座的几人都不是傻的,刑部尚书仝维道:“今年百姓之中穿棉布衣的多了许多,因为穿着舒适,需求量极大,棉布的价格也在攀升。”

    付成邈道:“王爷是怕会出现「种桑误国」这种情况?”

    种桑误国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虽并不完全符合现今大郑的情况,但其中蕴含的经济道理却一样。

    若棉布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作为原材料的棉花必将跟着水涨船高。

    而谷物的价格却每况逾下,那么不难想象,几年之后,愿意种植粮食的农人将越来越少,全都改种值钱的棉花或其他经济作物去了。

    若是如此,大郑的未来岂不正如典故中的鲁、梁等国一样?

    楚海德想到这个结果,出言道:“不如早日限制棉花种植,这样也不用为这个调整税收,朝廷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宴云河看了楚海德一眼,众人都能从他这个眼神之中看到不赞同,“自古钱帛动人心,左相说要限制,你觉得有几人会听?即便朝廷命令无人敢违,大家都不种植棉花了,那也只会再次拔高棉花的价钱而已,大郑国土广袤,到时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你猜他们种什么?”

    楚海德面皮微微抽动,宴云河不再看他面色,转而对众人说道:“更何况,孤都强调多少次了,朝廷的施政手段关乎民生,必须拒绝简单粗暴的施政方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