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榜下捉婿,我捉到皇帝了 第104节  (第1/3页)
    余心乐瘪着嘴巴,闭着眼睛,也没有眼泪,就是干哼哼,赵酀笑着亲亲他依旧红通通的脸,轻声道:“这又什么好丢人的,我们囡囡哪里都是好看,哪里都是香的。”    “闭嘴!”余心乐脸更红,睁开眼捂住他的嘴,不许他再说话。    却又觉得赵酀的眼神更令人羞,他索性连赵酀的眼睛也捂上,不许看。    赵酀闷声笑。    外头赶车的侍卫们,面上严肃,心里也纷纷“嘿嘿”笑。    昨日在路上,遇到今冬初雪,平江府甚少下雪,余心乐自小到大也就看过两三回,且平江府的雪是湿雪,没多久便化了。    见到这真正的雪花,且地面没多久就变白,余心乐怎能不激动,哪怕身上没劲,他也非要跑到外头看雪。    赵酀担忧他身体,却又心疼他连雪也没看过。    赵酀将余心乐裹得严严实实的,抱他下车看雪,余心乐从毛披风里伸出手,从树叶上抓了把雪,捏成个雪球,放到赵酀头上,接着便“哈哈”笑。    赵酀无奈而又宠溺地任他玩闹。    看了半个时辰的雪,赵酀不顾余心乐撒娇,坚决抱着他回到马车,先开始这祖宗还闹,没一会儿,便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冻着了。    赵酀眉头拧得紧紧的,几乎就再没松过。    就连余心乐都不怎么敢说话,老老实实地缩在他怀里,抽着鼻子,擦着鼻涕,听车外的风声与更轻的下雪声。    因为余心乐生病,赵酀便也不打算再作停留,直接回京。    这一路上,赵酀没有再与余心乐行那事,只盼着祖宗的身体赶紧好起来。    进京当天,在山路上,他们碰到几个倒在路上的小孩子。    众人大骇,赵酀亲自下马车,探了探鼻息,发现这些孩子是冻僵了,性命倒还在,便赶紧叫人将他们抱上车,车上有后来从宫里赶来的御医,为这些孩子看了看,初步判定是因为太饿,天又太冷的缘故,才会冻僵至此。    他们还在附近找到散落的几个竹篓,里头尽是些发黄、发旧的书。    这么看来,他们是直接从山上滚下来的。    余心乐心疼道:“他们是不是早起上学,路上冻僵了啊?”    便有侍卫告诉他:“少爷,这附近倒是没有书院。”    “县学也没有吗?”余心乐不解,“此处不也是个小县?”    “没有。”    余心乐便叹气,也不说话了,按理来说,每个县都该有县学,此处也算是天子脚下,为何没有,还不是因为那些官员做得不好,上头也没有人监督,不过这也不是赵酀的错,同善堂一样,都是遗留问题。    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少说也要个三两年。    等那些孩子醒了,惊吓之后,得知他们没有坏心,几个孩子也纷纷说明来历。    他们是附近村里的孩子,确实是想去读书,不过是去二十多里之外的一家书院,但那书院没有朝廷扶持,束脩极多,他们拼凑许久,到得书院,却得知束脩又涨价了,他们更是付不起,只好回去,路上遇到风雪,因为饿与冷,这才冻僵。    余心乐听得很难受,又问:“你们县里没有县学?”    领头胆子比较大的孩子有些瑟缩,似乎不敢说。    “你说!别怕!有什么事我替你撑着!”    其实这话无凭无据的,但那孩子见这些人,气度不凡,一看便不是普通人,想了想,他小声道:“原先是有的,后来没人去上学,县学便关了,已经关了十年。”    “县学,但凡县内适龄孩童都可去读书,怎会没有人呢?”    “……”孩子开始还不敢说,挣扎许久,小声道,“我听我爹说,因为束脩太贵……”    余心乐生气:“县学怎能收取束脩?!只是交些纸张费罢了!顶了天也就几十个铜板!”    孩子便不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