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夫人被迫觅王侯 第247节 (第2/2页)
头:“对,将架子挪到一旁,不会占很大的地儿。” 薛掌柜下意识地从柜里走出来,围着那架子看了又看,皮袄放在上面,活脱脱像个人似的。 赵洛泱将皮袄的衣襟儿提起来,露出里面的羊羔毛,让人一眼就将里外看了个大概。 “行,”薛掌柜彻底被说服了,“可以放在我这里寄卖,不过你们不能再送去别家。” 赵洛泱点头:“五日内不管能不能卖出去,都不会往别家送,若是过了五日,还没卖出一件,我们就得另寻铺子了,您也知道眼见就是年节,我们也想年节前能卖个好价儿。” 女郎这话合情合理,薛掌柜思量片刻就点头:“就这样办,我这就写个字据给你。” 赵学景转头看了看外面的天,他们进来能有多久?顶多三刻? 赵洛泱收好了字据,将皮袄留给掌柜,这才跟着三叔一起走了出去。 掌柜叫来伙计,将四件皮袄妥善放好,自己则站在衣架旁啧叹,女郎话说的好听,拿出来的东西也委实没挑。 他有信心,这皮袄必然能卖高价儿。 薛掌柜思量的时候,铺子里走进来两个人。 陶二柱和张老太一直在外面守着,等赵家人走了,他们这才走进薛记铺子。 薛掌柜笑着招呼两人。 陶二柱径直开口道:“掌柜,刚刚那两个人是来做什么的?” 薛掌柜一怔,不过很快他就道:“寄卖皮袄。” 薛掌柜伸手指了指衣架上的袄子。 陶二柱和张老太虽然 猜到一些,可眼下从掌柜嘴里得到了证实,仍旧很是惊诧:“他们寄卖?” 张老太望着那皮袄,这是上等布帛做面,里面的皮毛细密、柔软,赵家能拿出这么好的东西? 张老太想着吞咽一口:“这……皮袄怎么卖?” 薛掌柜笑道:“这是寨子里最好的羊皮做的,至少要用五张皮子,从前都是柳家卖寨子的皮货,价钱你们也知晓,相比之下,这皮袄更划算,一件只需要三十六贯。” 三十六贯?陶二柱和张老太双双倒吸一口凉气。 薛掌柜接着道:“他们送来的也不多,仅仅五件。” 五件,一件三十六贯,那就是一百八十贯。 赵家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一百多贯的东西?赵家不是应该很穷吗?买粮食的银钱可能都不够用。 怎么能做这样的买卖? 陶二柱和张老太正僵立在那里,铺子又走进来几个人。 很快他们就瞧见了架着的皮袄。 其中的中年人,目光一定,本来抄着的手也拿了出来,他向前走了两步:“铺子里有好东西啊。” 薛掌柜立即上前招呼:“是有好东西,寨子里的羊皮做的皮袄。” 几个人围过去看,将陶二柱和张老太挤到一旁。 两个人本就没有买的心思,只能讪讪地走出铺子。 “当家的,”张老太道,“这事儿不对,你说是不是杨氏瞒着赵老太爷藏了银钱?” 要么是藏了银钱,要么…… 陶二柱皱起眉头:“他们给赵学礼的丫头寻了婆家,收了人家的聘礼?” 只有这两种可能,否则累死他们也弄不出这些东西。 陶二柱和张老太又是羡慕,又是愤然,他们一向看不上的赵家,怎么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张老太绞尽脑汁:“若是杨氏藏了银钱,赵老太爷应该要回去吧?老大一家也得分点啊!” 陶二柱觉得有理:“想知晓还不容易,给赵老太爷送封信就是了。” 那赵学景迎娶了他家的女儿,在他们面前却不讲礼数,哄着陶氏也不知好歹,与娘家作对,若是他们有了银钱,那真是老天不长眼。 两个人正商量着,就看到有人从葛氏铺子中走出来,为首的男子一脸笑容,后面的随从捧着一个青布包,张老太急着探头去铺子里瞄了一眼,那架子上的皮袄已经被拿走了。 这就卖了?这么快? 第294章 买得起 陶二柱和张老太打好了主意,就往街上去寻人代写书信,两个人为此忙乎出一头的汗。 陶氏兄嫂提起的那桩婚事,就是陶二柱的主意,若是陶氏当日肯答应嫁过去,陶二柱还想将自家的二女儿嫁给那家人的表亲。 结果陶氏的事没成,他们自然也就被拒绝了。 事情过去那么久了,现在只要想起来,张老太就觉得堵心,她家二丫一辈子都葬送在这家人的手里。 陶二柱和张老太将信函写好,然后就去花了银钱寻人寄送,等他们两个一起往家里走,赵洛泱和赵学景才从一旁走出来。 赵洛泱看向赵学景:“三叔,你去问问那封信寄去哪里,就知晓祖……赵启坤在哪儿落脚了。” 赵学景点点头,想要套出消息,无非是花几个钱,他揣着个沉甸甸的钱袋,也多了几分自信。 不一会儿功夫,赵学景走出来道:“问清楚了,送去开封陈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