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夫人被迫觅王侯 第277节 (第2/2页)
杨老太伸手往灶膛里送着柴禾:“我也想早点去寨子,整日在村中没事做,心里闲得慌。明天我再多炸点春盘,让洛姐儿送去。” 白婆子应声,有了杨老太的春盘,寨子上多了些年节的气氛。 两个人忙了一会儿,白婆子才道:“我听说,这次你们事先与衙署说好了,故意引那些人出来?” 杨老太点头:“那些人背地里就想着怎么害人,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将他们告去衙署,让衙署给咱们做主。” 白婆子迟疑片刻道:“你们就那么相信那位赵大人?” 杨老太听到这话,向门外看了看, 然后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白婆子跟前儿,低声道:“其实我们与赵大人早就认识。” 白婆子没料到会是这样。 杨老太接着道:“赵大人被人追杀,他的随从跑出来求救,结果被洛姐儿遇到了,我们在岷县时,可是亲眼看着赵大人怎么对付孙集的,若不然我们也不能到洮州来。” “这话不敢往外说,我们倒是没啥,怕人背后说道赵大人。” 这下白婆子明白了,原来凤霞村与赵景云早就相识,怪不得能为赵景云冒险。 杨老太道:“遇到一个好的父母官可不容易,用到咱们的时候,咱们就搭把手,再说赵大人也是为了咱们才抓那些人。” “除了赵大人,昨天有位聂大人,我们也是见过的,都是在岷县认识的。” 杨老太也不怕将这些话说出来,本就是小孙女交待过的,若是寨子里的白婆子来,问赵大人的事,她就这么说,杨老太也是奇怪,小孙女咋能猜到白婆子会来? 灶火烧好了,杨老太开始做饭,灶房很快被烟气和饭菜的香味儿笼罩。 杨老太年纪大,但是手脚麻利,尤其是一双没缠足的大脚,走起路来带着风。 “你啊,就得多出来走走,”杨老太道,“以后若是觉得呆着没意思了,就来寻我,咱们一同去市集上。” “总不出门,眼睛看不出去,心里也不敞亮。” 白婆子听着杨老太这话,笑着点头:“您说的对。” “脸也不用遮,”杨老太道,“有啥不能给人看的,他们要盯着瞧,就瞧呗,无非看个稀奇,久了你也就不在意了。说白了,不用管别人,只要自己舒坦了就行。” 白婆子点头:“是这个理。”就像当年她去西蕃,每个人都想看看她,开始她也觉得异样,后来便习惯了那些目光。 所以人难过的是自己那一关。 白婆子有点明白为何赵家女郎那般通透,因为有这样一个祖母。 两个人说着话,做出了不少饭菜。 杨老太撩开帘子,正要招呼曹老太端菜时,就看到有人进了院子。 赵洛泱走在前面,看到杨老太笑着道:“奶,我把谢大人带回来了。” 说着,赵洛泱向一旁让了让,换下了官服穿着蓝袍子的谢忱走上前。 灶房里,白婆子听着外面的动静,手指微微用力,握着的柴禾断成了两截。还真是巧,竟在这里遇到了谢忱。 第335章 都留下 杨老太从灶房里出来迎,就看到小孙女给她使眼色,祖孙两个无声的交流了两句。 小孙女:我知道寨子里来人了。 杨老太:谢大人该怎么办? 小孙女:我来安排。 于是,谢大人就站在院子里,看着赵家女郎用小笤帚帮他打扫身上的尘土,他身边还有一众娃娃也在做这事儿。 大家这时候自然都不会说话,但也显得十分热闹。 谢忱跟着娃娃们一起转圈,然后学着赵元让的模样捂住了口鼻。凤霞村的孩子们向他点了点头,意思他这样做对了。 谢忱只觉得凤霞村的人太实诚,昨日在城中他没有表露身份也就罢了,现在也没有将他当个官员似的,对他只有热情少了拘束,谢忱没觉得被忽视,反而很是自在。 身上弄干净,大家又打水梳洗,用的都是凉水,谢大人也没有得到优待。赵元让洗了把脸侧头看,站在旁边洗脸的谢忱。 赵元让道:“大人,水凉不?” 谢忱点点头。 赵元让咧嘴一笑:“先生说,洗完眼睛亮。” 谢忱出身寒门,也是得一位先生看重,收在门下悉心教导,这才能考中科举,踏入仕途,做官前也是用冷水梳洗,只是这些年被人侍奉多了,倒是不习惯了。 谢忱用巾子擦了脸,然后看向赵元让:“读了几年书了?” 赵元让笑着道:“正经读书时搬迁来洮州之后,认识了先生才开始学,之前在家中时,就是跟着父亲认认字。” 谢忱想起那位宋太爷,赵家孩子也是有福气,才能找到这样的西席。 “不过,”赵元让道,“我阿姐才是先生真正的弟子,我们是阿姐硬塞给先生的,阿姐说,这叫添头。” 谢忱听了不禁一笑,还有这样做“添头”的?宋先生该是多喜欢这个女弟子,才肯答应?好像心灰意冷本想随便走走,结果就陷入凤霞村出不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