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0节 (第1/3页)
“已定鄂县!”霍峻如实说道。 蒋济脸色微正,拱手说道:“既是如此,济为将军日后大计,请将军上疏移镇江淮。” “移镇江淮?” 霍峻微微愣住,却又很快反应过来,明白蒋济所说的深意。 “将军镇守南郡,是为荆楚中流砥柱。然今时使君统掌吴楚,各郡守皆难以调换。故而将军坐镇南郡,令使君难以整顿荆楚。将军何不如以退为进,远镇江淮,让出南郡,让使君记下将军之情。” 蒋济从霍峻未来的角度,分析说道:“将军今任南郡太守,若远镇江淮,必得刺史之职。且使君感将军之热忱,日后必厚恩待之。至于将军帐下兵马,使君自当不会苛刻!” 霍峻皱眉思索,他不得不承认蒋济所说有理。刘备通过继位的方式统领荆楚,短期内荆楚太守,刘备都无法更替。而且霍峻在南郡,作为荆楚武人的旗帜,或多或少都影响刘备拳脚施展。 他若能远镇江淮,南郡归由刘备所领,将能帮助刘备迅速整合荆楚力量,且刘备给予他的厚待自然是不会少的。 舍得,有舍才有得! “多谢子通进言!” 迟疑少许,霍峻说道:“峻深思之后,当会上疏主公,请军远镇江淮。” “将军英明!”蒋济赞道。 蒋济能这般为霍峻思考,这与东汉形成的二元君主制离不开。蒋济在霍峻帐下任职多年,二人关系岂是简单的上下级的关系,而是蒋济半依附于霍峻的关系。 第275章 曹cao面目 《汉纪·鲁王传》:“十四年冬,鲁文王(琦)患恶疾,以荆楚托与中祖。十五年正月,鲁文王薨,子溥嗣。” 建安十五年,二月,邺城。 州牧府上,议堂。 曹cao持笔挥洒墨汁于巾帛之上,书写良久,一气呵成,遂搁笔于笔架上。 “德祖,且将此《求贤令》下达于地方诸县。” 曹cao指了指杨修,说道:“自古以来,凡受命及中兴之君,皆是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今天下混乱,刘备、刘琦、刘璋等寇作乱南方,此乃求贤之急时也。” “昔齐桓公霸春秋,得赖管仲相国;高皇帝治平天下,垂信陈平奔走。孤窃以为贤能之人,或非孝廉君子,望诸位替孤寻觅贤才,唯才是举。孤当得而用之,以让天下贤士大展胸中之才。” “诺!” 杨修得见曹cao诏令的开头,心中顿时一惊,以他的智慧岂能不知曹cao诏令中的隐晦比喻。 然身在曹cao左右多年,杨修早已隐约探得曹cao的心思。脸色不变,双手捧着书有《求贤令》的巾帛,趋步退了下去,交予府上的刀笔吏抄写,下发于中原各地。 实际上曹cao所写的求贤令,名为求贤令,实则表明自己的志向。如其开篇便言‘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落尾又语‘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受命及中兴之君,容易理解,无非是指汉高祖刘邦及汉世祖刘秀。然其尾语中的‘明扬侧陋’中的典故,却是尧让位于舜。故而曹cao所书的求贤令,或有唯才是举之意,但亦有登基称帝之心。 兴致甚高的曹cao,问道:“今时铜雀台修筑何如?今岁能用否?” “启禀丞相,铜雀台,今岁能用,已略有形状。”侍从答道。 “甚好!” 曹cao点了点头,目光看向曹植,笑道:“子建素有文采,待铜雀台成,孤欲观我儿大作。” “诺!” 曹植晃了晃,回神应道。 相较于铜雀台,曹植更念着那日在洛水匆忙见过的嫂嫂。 “报!” 初入丞相府的司马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