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0节 (第1/3页)
物理规律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也是相同。 后续的狭义相对论都是基于这两条假设出发,就像欧几里得通过五条公设推出了整个《几何原本》。 当然第五公设修改后又引出了庞大的两种非欧几何,其中的黎曼几何又深深影响了广义相对论,这就是后话了。 现在李谕直接点明了两条假设中最关键的光速不变,单单这一点已经很超前。 要知道虽然早在1887年,迈克尔逊就与莫雷通过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实了光速在不同惯性系和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也由此否定了以太假说。 但相信这一点的人真的仍然很少很少,因为这个实验可以说是在动摇整个物理学大厦。 正是因为它潜在“破坏力”惊人,才能被开尔文勋爵评为“两朵乌云”中的一朵。 李谕还顺手指出了变换方法,也就是如何解释光速不变,更加弥足珍贵。 只不过电报太短,李谕暂时只能说个理念。 但这也很不得了,不知道爱因斯坦看到后会如何回复。 李谕并不是很着急,因为按照历史进程,完整的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要到1905年才会提出。 所以虽然这种科学讨论的电报二人目前只是一天交流一两次,其实已经非常神速。 说完这个,京师大学堂的中期考试也要开始了。 其他的同学都很紧张,唯独李谕好整以暇。 至于为什么,当然是题目太简单了。 之前也列举过,入学考试时的算学题目差不多就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水平,这次虽然难了一点,但充其量也就是初一数学。 其他的物理、化学、地理等科也是难不倒李谕,都是些初中知识。 只不过国学题目确实又难到了李谕,是真的难到了,题目他都没有看太明白: 顾亭林论文须有六经之旨,当时之务,试申其说。 六经分类与文字有何作用? 李谕只知道顾亭林就是顾炎武,还知道顾炎武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顾炎武的一些生平,但具体顾炎武在经学方面有什么论述,他怎么可能知道。 无奈啊,这一科很可能又要不及格! 悲剧,看来又要成为一个“佳(xiao)话(hua)”。 好在丁韪良以及校长张百熙知道李谕什么水平,而且人家终归已经是帝师。 于是丁韪良又从美国的大学找来了一些考试题目出给李谕。 这种近代大学正儿八经的题目李谕就做得舒服多了,但丁韪良也真是够狠,选的都是芝加哥大学或者耶鲁大学毕业考试最难的一些题目。 但李谕可是经过多年考试捶打的人,当年考研数学也不是盖的,这种难度完全可以应付。 而且李谕也发挥了一下自己日语、德语、英语方面的特长,算是在其他方面加了加分,所以最后还是评为第一。 但经学的确是不及格!李谕是真的有点要放弃了…… 最多就是再多背点古文得了,躺平吧! 总之,这个考试一过,李谕又可以继续潇洒起来。 发榜后校长张百熙也找到了李谕,李谕还以为是有什么嘉奖,谁知张百熙对他说:“这段时间我又仔细阅读了一下你入学考试写的教育学论文,越看越精彩,很多东西我觉得可以采纳到大学堂中。” 李谕当时完全就是按照自己上辈子如何上学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熟悉肯定很熟悉,于是问道:“校长要采纳哪一点?” 张百熙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