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1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4节 (第1/3页)

    哈金斯会长说:“另外两项发现看报纸也不简单,完整的银河系构造以及对于光谱红移的理论都让人期待。好在听说发表李谕几篇文章的那本叫做《sce》的杂志近期就会抵达伦敦,我可要好好看看。”

    哈金斯会长是搞天文学出身,肯定不能放过它。

    开尔文勋爵说:“《sce》?没听过,美国科学院的?”

    哈金斯会长摇了摇头:“似乎不是,我还没听美国科学院有什么厉害的会刊。”

    开尔文勋爵说:“如果三篇文章都发在它上面,还真是令人惊讶。既然轮船先抵达伦敦,我们要设法多留下一些。”

    哈金斯会长笑道:“恐怕德国佬、法国佬不会同意。”

    开尔文勋爵大胡子一扬:“怕他们做啥!”

    哈金斯会长哈哈大笑:“你还真是硬气。”

    ——

    这段时间李谕算是在美国也打开了声望,诚如哈金斯会长所言,河外星系的发现确实让人振奋,康德曾经就说过“宇宙岛”的概念,想不到银河系外真有星系,很多人都激发了兴趣,想要知道那个神秘的河外星系是不是也和银河系一样,各地的天文台按照李谕的方法都开始观测起了仙女座星系。

    科学促进会每天收到的读者来信有如雪花,大家都想不到一个寂寂无名的杂志突然搞了这么多大动作。

    李谕则顺势在普利策的《世界报》上说:“感谢各位读者朋友!今后的《科学》杂志会继续呈递最前沿的科学成果,成为一份绝对优秀的顶尖科研杂志。”

    不仅仅是在科学界,如今普通的读者通过《星球大战:新希望》也知道了李谕的大名,而且这个影响范围还要大不少。

    现在的读者哪读过这么超前的科幻作品,完全被文中天行者与莱娅公主的际遇所吸引。

    不过文学作品就比科学论文要“复杂”一些,这就是文学的特性,能够发表评论的人多得多。

    很多社评就提到本小说出自一个中国人之手,又是反抗军对抗银河帝国的故事,多少有一些含沙射影之嫌疑。

    李谕早就猜到会有人这么说,即便他并没有搞任何隐喻的动作,也总有人会给你过度解读,挡不住的。

    就算是李谕想掩饰,也只会让故事更加支离破碎,而且李谕感觉这就像掩耳盗铃,没有任何用。

    所以也管不了那么多,别人怎么想他决定不了。

    好在故事本身吸引力足够,读者又不会管什么殖民不殖民、占领不占领的,这种反抗的故事看着爽就对了呗!

    而且故事显然留下了悬念,还会有后续,所以各种寻求下一部的声音不绝于耳。

    李谕在文中有一些翻译采用了当初最经典的那几句,确实太洗脑了,就比如那句:“愿原力与你同在”,即“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直接成了现在街头巷尾的口头禅。

    第一百七十五章 德国来信

    瑞士,伯尔尼专利局。

    三级临时专利员爱因斯坦先生正在仔细对照普朗克1900年的论文以及李谕现在的论文,看了半天感觉还是更能接受普朗克的“能量子”说法。

    至于李谕,直接用“量子”说法,实在是太超前了。

    爱因斯坦又找到维恩与瑞利的公式仔细研究,此时似乎看出了点道道:

    维恩的出发点是基于经典热力学,而且他显然使用了玻尔兹曼的分子以及原子假说,得到了高频适应很好的维恩公式。

    ——简单点说,维恩是从粒子角度出发。

    至于瑞利,虽然也是基于经典理论推导,不过瑞利的理论根基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从而得到了低频适应很好的瑞利公式(严格说应该叫做瑞利-金斯公式)。

    ——也简单点说的话,即瑞利是从波的角度出发。

    一个是粒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