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8节 (第1/2页)
但他们再怎么做,也不会对结果有任何影响了。 开尔文勋爵高兴坏了,立刻跑到剑桥大学,“我就说吧!” 汤姆逊正在摆弄仪器:“难以置信,我正在准备在实验室复刻一次实验,没什么比看到如此美丽的图像更加让人感觉激动。” 而同在柏林的普朗克,最近忙乎着给学生上课,回到实验室时发现李谕竟然又搞出这么个大动作。 “我说李谕小兄弟,你是不是想让整个物理学界感受地震?” 李谕笑道:“不至于不至于。” 普朗克摘下眼镜,“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现在所有人都想知道x射线是什么,没想到让年轻的你先做到了,将来未知也就不再未知。” “不过是个开始,以后要做的东西还多了去。”李谕说。 “当然多了去,但我感觉你要得到的荣誉也多了去,”普朗克说,“最起码是在柏林做出来,少不了给你一个普鲁士科学院的奖章,甚至有可能我们还会成为科学院的同事。” 李谕道:“您是说?” “当然是成为普鲁士科学院的院士!”普朗克说道,然后伸出手指继续盘算,“至于什么法国科学院、圣彼得堡科学院,我想也有可能。” 果然x射线的地位是真的高。 卡尔·西门子兴致勃勃来到实验室,对李谕说:“果然没看错你!”然后又问向普朗克,“你在算什么?” 普朗克伸出右手:“我在想李谕能够拿到多少奖项、多少院士。” 荣誉的确如雪花般飘来,普鲁士科学院很快给予了李谕院士身份,圣彼得堡科学院则在马尔科夫等人的再三提议下,也决定授给他一个院士身份。 一下子挂了这么多名头,李谕有点小蒙。 至于法国那边,则直接盛邀李谕前往巴黎卢浮宫,要为他同时颁发科学奖章与文学奖章。 普鲁士科学院则抢先为李谕开了一次授予院士身份的仪式,而且召开了隆重的晚宴。 意想不到的是,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伦琴等人全都出席了晚宴。 面子真心给足了。 加上普朗克,这些人一起拍个照也不得了。 希尔伯特找到李谕说:“你在德国待了这么久,我在哥廷根左等右等都不来,正好亲自来给你贺贺喜。” 李谕笑道:“实在抱歉,其实过段时间我就打算前去哥廷根大学拜见您。” “拜见说不上,能请到现在最知名的数学、物理、天文学家,才是我们的荣幸。”闵可夫斯基说。 李谕忙说:“教授言重了!” 伦琴说:“何不以后就留在德国?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你随便挑一个大学当教授就是。” 李谕说:“目前我没有这种打算。” “那么你还是要回国?”希尔伯特问道。 “是的,”李谕说,“我出来的时间不短了,之后去趟巴黎以及伦敦,见见几位老友后,应该就会动身回国。” 李谕确实得抓紧时间,再晚点西伯利亚大铁路就坐不上了。 希尔伯特说:“我们尊重你的决定,德国也会一直欢迎你。” 第二百六十五章 巴黎 声誉传播得很快。 卡尔·西门子迫切想要宣传李谕的成就,顺便也宣扬自己新成立的实验室。 如今德国从上到下对于科学以及技术真的太重视了,都想超过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科技强国。 与声誉一起来的不仅有掌声,还有各种赞助。 戴姆勒公司研制成功新式轿车后,首先就表示要送给实验室一台。 李谕当然可以接纳,同时提出想要再购置几台发往国内。 戴姆勒倒是做过类似的业务,不过基本只是出口海峡对面的英国,当听说李谕想要运到天津港时,脑海中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个何其长的距离。 “院士先生,您可要考虑好,如此长的距离海运过去,价格上会非常高昂。”戴姆勒说道。 “我明白,物以稀为贵很正常,不过我还是想让国内看到新式的轿车。”李谕说。 他心中盘算过,如果运到天津港,保守估计一辆汽车的成本至少会达到一千两银子。 换算到后世,差不多就是三四十万元,绝对能买辆宝马3系或者奔驰c级。 再考虑晚清国内落后的经济情况,一辆车的地位恐怕能提高到7系或者s级甚至迈巴赫级的水准。 迈巴赫本人倒是理解李谕的想法:“如果能让贵国看到这样的科技产物,我想是一件好事。” 毕竟普通百姓只是在道听途说中知道大海上的军舰何其强大,绝大部分人甚至连火车都见不到。 但汽车这东西能深入生活,而且汽车可是工业的高度结晶,对人的刺激效果其实更大。 就像心理学上的说法,当你能看到心理问题时,离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