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节 (第2/3页)
叶烦要在津市办公司,还是跟京大师生合作的项目,一群领导开会研究几天,又查查叶烦的资料和身份确定没问题,便允许叶烦在此办厂。 叶烦立刻拿下两家店面,店面地址就是公司地址。公司名是“繁荣”,常光荣希望他以后占股多的公司也带“荣”字,就叫叶烦换一个。 叶烦本以为常光荣不会有意见,闻言傻了,她没准备备用名。 办手续的同志说“繁花”吧。叶烦一时想不到更好的名字就听同志的。一九八五年元旦,“繁花实业有限公司”在津市成立。 各种手续都下来,叶烦把店门锁上就回首都。 火车上,常光荣想到他占三成:“我的三万块钱不值三成吧?” 叶烦点头:“再给我三万。一旦样品出来,我就把这个钱给学校,委托学校帮我们联系企业生产。” 陪常光荣走一趟的朋友问:“你的学校这么好?” 叶烦:“我们出钱出力出人,他们出人出关系,净利润平分。” 两位朋友惊呼:“五成?” 叶烦点头。 其中一个朋友急的舌头打结:“那那常子的三成是你们五成的三成?” 叶烦点头。 “那能有多少啊?” 叶烦:“生意好的话,他一年就能分六万。生意不好可能需要两三年。” 常光荣忍不住:“三年就能回本?” 叶烦诧异:“听你的意思,你以为几年回本?” 常光荣:“你说的那一行我连最基本的都听不懂,那么高深,我父亲也说电脑里头的东西高端,要我做好八年奋战的准备,我以为至少需要五年。” 叶烦摇了摇头:“用不了那么多久。你想想蘑菇蛋才几年。” 常光荣不知道蘑菇蛋几年,只知道“马兰开花二十一”。常光荣不好意思说实话:“听你这么说我就踏实了。对了,钱什么时候用?” 叶烦:“到首都就给我吧。来之前我去一次公司,看他们的气色好像要成。对了,到了首都咱们再补一个合同。我跟学校说五五分,给同学每人百分之四分红,这些都只是口头承诺。东西出来之前补了合同大家都踏实,也不至于临门一脚出现变故。” 常光荣对计算机这一行真一窍不通,就说都听叶烦的。 常光荣的两个朋友这几天住在同一个房间,想起来俩人就嘀咕,叶烦的公司悬,不如批发服饰磁带靠谱。 两人闻言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人问:“你着急把公司定下来就是因为成品快出来?” 叶烦要说巧了俩人也不信,索性点点头承认这点。 另一人感叹:“难怪常子说你不做没把握的事。叶姐,你有没有想过搞个贸易公司?” 叶烦:“贸易公司也要去津市啊。” 两人点头。 叶烦摇了摇头:“现在外商不多,搞个公司没多少生意。要是只在内地打转,有营业执照的个体户就能干。” 常光荣道:“他俩想跟你合作。” 叶烦:“那也没必要啊。回头想进货跟我一起就行。多个人路上也安全。” 俩人不禁问:“你帮我们进货?” 常光荣替叶烦说:“想得美!叶姐的意思她进什么你们进什么。” 叶烦点头:“跟我一样也行,不一样也行。如果你俩希望进价便宜点就把钱给我,我跟厂家说我一个人的。到了首都咱们再分。” 常光荣:“我和叶姐就是这样,下了火车我就把存折给她。她的几个朋友如果能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