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6节 (第2/2页)
喝老鼠药也算挑战,我要不要挑战一下?” “抬杠啊。” 大宝道:“小姑虽然没说,她就想这样做啊。” 于文桃很赞同:“大宝说得对,烦烦,别数落大宝。明知道不对还做不叫挑战,叫蠢!” 大宝心说,奶奶最近是真烦小姑啊。 耿卉卉问:“奶奶, 小姑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啊?过了年虚龄三十四啦。” 于文桃嘴上说不管,心里也不想管, 可是见到耿致勤她还是不由得人提点几句。今天中午娘俩在厨房做饭,于文桃就提醒耿致勤年龄大了, 打算要孩子就好好养身体, 又提醒她去医院做检查, 叫孙来福问问同事注意事项等等。 可能叶烦之前说“一尸两命”把耿致勤吓到, 这次没嫌于文桃唠叨也没跟她犟。 于文桃见懂事的孙女还关心不懂事的闺女, 很是欣慰:“准备要了。兴许明年暑假你又要当jiejie。” 耿卉卉:“生个男孩吧。听人家说, 外甥像舅。无论像我爸我大爷还是我叔都挺好。像于家表舅也挺好。” 耿致晔也有姑姑和叔叔伯伯。耿父在的时候经常接济老家人。老家现在也有顶门立户的人。耿父去世时来过一次,由于工作忙,几人待两天就匆匆回去。他们跟耿致晔不熟, 也认不清于文桃,这些年就跟耿老大走着。 于文桃听杨孟夏说过, 老家也有糟心的亲戚, 但大部分人还不错。于文桃很担心糟心的亲戚是耿父近亲,就说:“还是像你爸吧。” 耿卉卉笑了:“我爸确实是个老实的。像我大爷我姑和来福管不住, 像我三叔,他俩得气死。听爷爷说三叔打小就是刺头。” 于文桃:“你三叔也懂事。” 叶烦心说,那是因为老大把你收拾老实,不需要刺头出面,显得他懂事乖巧。 叶烦道:“回头来福过来吃饭,你提醒他下次休假去他姐夫家。又不是倒插门,哪能回回休假都过来。” 于文桃:“我提醒他买点rou和菜拎过去。人家把儿子养这么大也不容易。” 叶烦:“老两口厚道,小勤对人家好,等小勤生了,人家肯定经常去搭把手。要是明年生,常光荣的小孩还不能上幼儿园,老两口可以把那孩子带过去帮小勤照看。” 于文桃点头:“常光荣媳妇和善,也许自己领孩子,叫她爹妈帮我搭把手。” “对啊,人心换人心。”叶烦道。 耿卉卉:“小姑要是嫁到刘家,奶奶这么出力,刘宁的jiejie肯定觉着小姑比刘宁大几岁,奶奶怕刘宁不要小姑,上赶着巴结她家。” 于文桃摇摇头:“过去了,不说这些。” 叶烦拿帽子和围巾去公司看看。 叶烦嫌楼房贵,今年买的两套房子都是四合院。四合院装修费钱,但简单装修简单。于家村的人收拾瓦房有经验,半个月就搞好。 十一那天愿意住地上的就搬过去,不想天天倒痰盂的就留在公司楼下宿舍员工,公司楼下宿舍有马桶。 耿致勤的小房子比四合院贵就贵在有马桶有淋浴间有煤气灶。 叶烦到公司就说天冷了,然后问他们夜里冷不冷。 老员工问:“听说羽绒被暖和?” 叶烦:“一百二一条。” 所有人都惊得转向叶烦,眼里明晃晃写着“抢钱!” 叶烦不由得想起耿致晔,笑着说:“就是这么贵。鸭毛最高的时候一只鸭子的毛五块钱。” 两个女员工同时问:“首都?” 叶烦摇头:“羊城。甬城便宜点但也贵。这两年比前几年便宜也没便宜多少。我认识的一家养了许多鸭子,只是鸭毛每年就卖两三百。” “不愧是江南鱼米之乡啊。”叶烦的一个师弟感叹。 叶烦:“买棉被我可以给你们介绍一个,自家棉花自己去弹自己缝的被子,跟几位老家的一样暖和。” “又是你家亲戚吧?” 叶烦笑着摇头:“亲戚的亲戚。”看向几个来自中原地区的员工,“你们老家也有吧?” “有的。”其中一人说,“我老家人也想出来赚点钱,师姐认识的人多,您看可以干点什么?” 叶烦:“想稳还是想闯?” “没什么见识不敢闯。” 叶烦道:“那首都不合适。去甬城怎么样?以前也是你师姐我的大本营。女同志进服装厂,男同志进制鞋厂?也可以进模具厂。刚开始工资不高,但包吃住肯定比在老家强。” “不能来首都?” 叶烦:“首都没有私企,这就导致求稳的人只能去国营单位。效益好的国企一个临时工作都抢破头。效益不好的一个月二三十块钱不够租房吃饭。甬城是经济特区,平均每周都有一个新工厂诞生。这家老板不好去别家。最重要一点,老板欠钱不给,工人上告,一般情况下政府不会袒护,因为工厂太多护不过来不如一视同仁。如果去只有几个私企的地方,全县就指望着几家,闹出人命,政府为了经济税收也能帮着按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