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4节 (第1/3页)
这件事宁院长之前给汪女士打过预防针,汪女士倒也不介意。她把几包礼物放到小宇面前,想说话,但小宇往后退了退,她最后就没说什么,只笑着伸手摸摸他的头,随后就站起来,跟宁院长打招呼说:“小宇哪天要是改主意了,再联系我,过年前后我再来看看他。” “这个看情况吧,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也可以跟我说。”宁院长话里是有潜台词的,其实是在暗示汪女士,如果她看上了别的孩子,也是可以考虑的。 因为小宇这边的情况比以前要复杂了,按罗裳的说法,小宇亲生父母家里条件挺好,那他们家就不至于因为经济状况窘迫把孩子送人。 而这孩子没什么残疾和大病,长得还好看,又是许多人家都愿意要的男孩,谁家会平白无故不要这样的小孩? 那最大的可能就只有一种了,小宇很可能是被人拐卖或者走丢的。以他亲生父母的情况,他家里人说不定还在找他。 要是这样,小宇在现阶段就不适合让人收养了,至少得抽空问问小宇都记得什么。宁院长觉得,他五岁离开生身父母,那个年龄,其实已经能记事了。之前他什么都不说,可能是存在某种隐情。 宁院长把汪女士送走,重新回到罗裳身边坐好 ,等罗裳给她这一排的十几个孩子检查完身体,这才跟她说:“小宇要真找不到家,去汪女士家里生活其实比留在这儿要好。” “我这身体这岁数,也干不了几年了,等我不干这个院长了,谁知道这些孩子都会怎么样?” 人走茶凉是常见的事,等宁院长走了,这福利院里的事就不是她能说得算的了,孩子们以后怎么样她也没办法再插手。 一个院长有一个院长的行事风格,宁院长已经五十好几了,这么大岁数,怎么会不知道某些福利院的院长和员工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呢? 并不是所有的相关从业者都有足够的爱心,而这却是一个极需要爱心的地方。她怕她真到走的那一天,留在这儿的孩子可能会受委屈。 罗裳放下手中的笔,略想了想,就跟宁院长说:“几年以后的事谁也保证不了,但小宇的事,或许有解决的办法。” “他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不如你跟他单独聊聊,看看能否凭着他的记忆帮他找到家。” 宁院长其实也有这个意思:“也对,这孩子跟亲生父母分开时是在五岁对吧,那时候应该能记事了。我跟他聊聊吧,看看能问出来多少。” 这时另一个保育员又领着一组孩子走了进来,刚才那批年龄小的已被人领走了。 眼见得又要忙,罗裳就跟宁院长说:“问问也好,看看他能不能记得父母名字,家里都有哪些人,小时候吃的玩的东西还有家附近环境。哪怕只能问出一部分,说不定也能用上。” “对了,他生日你帮忙问一下,尽量问清楚,如果知道生辰八字,有些信息即使他不记得、不知道,我这边也能推算出一部分。” 宁院长心头一凛,心想自己这次真真是碰到高人了。 她应了一声,拉着小宇出去,估计这一老一小是去找地方聊天去了。 宁院长一直没回来,估计还在跟小宇聊。吴老大夫看诊的桌子跟罗裳并排,刚才发生的事他自然也知道。给第二批孩子看完病,老吴大夫摸了摸后脑勺,那个位置还有摔出来的包,服药后很快好转了,但还有些痒。 揉了一会儿,趁着活动室里人少,吴老大夫悄悄跟罗裳说:“刚才要收养孩子那人,可能有不孕症,看出来没?” 罗裳点头:“当然,用温经汤或许可以。年纪也不大,调理的话,也不算难。” 吴老大夫笑了:“你看你,这也不难那也不难,你老这样,我这种老头跟你坐一块都有压力。” “吴老说笑了,这确实不算疑难杂症,她体质这么明显,还典型,看看就知道了。要是连这都嫌难,我也没脸跟你们几位一起进组。” “所以我在这儿就不假谦虚了,忒虚伪。在别的场合,该装还是得装一下的。” “该装的时候知道装一装就行。”吴老大夫跟罗裳正聊着,最后一组总计六个大孩子来了。 这几个小孩年龄都在十二岁以上。这么大的孩子,身体一般都比小孩子结实,不那么容易生病了。 除了一个经常腹泻,还有两个小孩情况不太好。这俩孩子有一个是唇腭裂,另一个是视力有问题,但他没到完全失明的地步,尚有光感,能看到一团模糊的影子。 这两个孩子都是身体有问题被父母抛弃的,即使有人符合领养孩子的要求,一般也不愿意选择他们这样的。 视力有问题的小孩罗裳还能开药试试,对唇腭裂罗裳确实没办法。这时候整形手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