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7章 孰轻孰重 (第2/2页)
因健康问题不能继续下井,但体检情况又达不到病退标准的往往先办理内退手续,集团在这方面比较谨慎唯恐闹出人命。 但内退矿工没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是占了编制的,此次关停矿区在岗矿工都要面临下岗命运,内退矿工更不用说了,不管哪套方案都默认这批人在清退行列! 内退矿工们不干。 他们说咱辛辛苦苦下井几十年累下一身病,也算为矿区作出了贡献,本来说好少拿点工资在家养身体,年龄一到就办理退休手续,怎么陡地翻脸被一脚踹出门了?身强力壮的好找工作,哪个老板肯收咱这些老弱病残?这个理得说清楚,不然全家老小都躺到集团领导们家门口去!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众目睽睽下方晟问道:“关停矿井这部分涉及多少内退矿工?” “大概**百人……”陈则喜答道。 “也在那天夜里统计的4948名待安置大名单里?” “没……没统计在内……” 好嘛,平空又冒出近1000名下岗工人,使得实际下岗、需要正府协调再就业的总人数达到将近3000人! 当着记者、矿工们的面方晟不便责备陈则喜,略加思忖道: “矿工兄弟们的诉求是对的,这一点从我开始要自责,在讨论研究下岗分流方案时没将内退矿工考虑在内,在这里我向矿工兄弟们检讨!” 说罢,真的恭恭敬敬当众向那群内退矿工深深鞠了一躬,闹得他们手足无措,纷纷说: “我们不是那个意思……” “对不住方市长了!” “方市长新来的不知情……” 陈则喜实在听不下去了,双手挥舞着怒吼道: “闭嘴!” 转瞬看到黑黝黝的摄像头,又换了付笑脸说,“注意听方市长讲话!” 方晟接着说:“有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不对?刚才我听到‘老弱病残’四个字,对的,身体没毛病哪位矿工兄弟愿意在家里闲着,我理解,也认同,请各位放心,正府一定会协同集团、矿区处理好这件事!” 他往矿井方向一指,“矿工兄弟们,眼下14位矿工困在井下,5位救援队员生死未卜,我们正集中所有力量进行营救!请给我们时间,问题肯定会一桩一桩解决,最终必定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请相信正府,相信方晟,行不行?” 响应者先是寥寥,渐渐连成一片,如释重负的机关人员赶紧一哄而上把内退矿工们劝到后面的会议室,分组进行谈话劝解。 当晚七点多钟生命通道再度打通,从避难硐室反馈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两名矿工在地震诱发的塌方中受了重伤;一名矿工在巷道里探路时不慎掉进深坑里陷入昏迷;两名矿工情绪不稳定出现轻微狂躁现象…… 另一方面5名救援人员依然下落不明,黄总工程师认为即使遭遇塌方也不会全军覆没,因此最大的可能是被困在两边被封堵的巷道里。 而两条向下的地道都是冲避难硐室方向去的,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受困矿工人数多达14人,且避难硐室位置已被确认,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救援方向;反之5名救援人员都不清楚困在哪个方位,在定位不准的情况贸然开展耗时耗力的挖掘工作无异于大海捞针。 也就是说以黄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派的思路是:不惜代价救出14名受困矿工,至于不确定性太大的5名救援人员只能靠他们自己的运气了。 这样的思路似乎很理工,也很冷酷,以至于黄总工程师等人都不敢在市领导们面前说得太明白。 其实市领导们都是明白人,都懂这个道理。但大家都理解的事只能默默做,不可以说,说出来将会遭到四面八方的攻击和指责。 方晟听到最后说了一句,把14位矿工营救出来后立即展开横向搜索,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晚上九点左右,方晟叫来姚胜平和熊副秘书长碰了下头,询问并了解当前财政情况和城建规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特别提到30亿高速公路修葺工程。 姚胜平敏感地发现方晟关注这个项目,心里打了个突儿,谨慎地说: “这是省里再三要求、市里列为今明两年重点项目的头等大事,30亿预算当中省里出资10亿,市里出资14亿,另外8亿由百铁几大省属国企分摊,具体方案回去后再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您回报。” 方晟道:“我只想了解一个问题——高速公路施工方如何确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