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_分卷阅读18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4 (第2/2页)

  其实并非林蕊耳力不急,而是郑大夫正对着床上几捆钞票发呆。

    十块钱的面值,一百张一捆,那就是一千块钱。

    床上摆着的,是整整五捆,五千块!

    第83章 意外新发现

    郑大夫捂住胸口, 目瞪口呆地看着丈夫, 声音都在发抖:“你, 你怎么回事?哪儿来的钱?”

    林建明忍不住又点了根烟,他已经不记得这是今天抽的第几根香,只觉得嗓子发干, 说话声音都跟被火燎过似的,带着哑:“就是你看到的样子。”

    他礼拜二人去太原出差, 到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按照妻子的要求赶去银行, 将带出来的三千五百块都买了国库券。

    恰好当地银行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刺激人们的购买欲, 列出了优惠条件,但凡一次购买量在一千块钱以上的, 都打九折。

    饶是如此,手上有余钱的人也忙着往家里头搬电器。国库券三年期年利率百分之十五又怎样?谁晓得三年后的洗衣机要涨成什么样儿了。

    钱都是纸了,何况不能花的国库券。

    林建明一次出手三千五,大方的连银行领导都露面了。领导亲自发话按照八五折卖给他, 还想拿他树典型,表扬他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林工这辈子低调做人惯了,被人盯着看就跟上了批斗台一样。他哪里愿意接受采访,赶紧拿了三年期的国库券走人。

    结果下午厂里头一个电话, 他又提前做特快火车赶去上海开行内会。

    本来这也没啥好稀奇的, 偏偏开会的地点旁边就有个银行可以兑国库券。

    跟林建明一个房间的工程师夹着皮包去兑国库券,家里头攒了好两年的量, 正急着换钱买冰箱呢。

    这外头的物价一天一个样儿,谁知道再不买的话, 他这辈子还能不能用上冰箱。去年他们夫妻俩碰上厂里发年货,就是因为没地方摆,那鳗鱼都放臭了。心疼得他老婆不行。

    林建明这时才知道国家放开了国库券买卖,国库券即使不到期也能直接换钱了。

    他对新鲜事物有种本能的好奇心,索性夹着包也陪同一块儿过去,就当是随便逛逛。

    谁知道这一逛,他就发现问题了。

    一百块钱的三年期国库券,他在太原是花八十五块一张买的,可是在上海的银行能兑换到一百零二块。

    这一进一出,差价足足有十七块钱啊!

    他拿着四千二百块钱回招待所的时候,脚都是飘的。

    同屋的工程师不明所以,只高兴自己不用八折兑给银行,美滋滋地推荐林建明买海尔冰箱。

    那个质量好,他们楼里头用的都说不错。他有熟人,可以走内部关系从江州的销售点给他匀一台。

    林建明哪里还有心思听这些,一进一出七百块啊,足足是他半年多的工资。

    恰好这个会开完之后,他又接到厂里头电话,领导派他去安徽排查一台进口机器的故障。于是神差鬼使的,他又去了一趟当地银行。

    这家工厂位置相当偏僻,工厂就是个不与外界勾连的小王国,外头全是农村。银行国库券的销售情况比太原那家更惨淡。

    一听说他要购买国库券,柜台营业员立刻拿出一沓子票证,这回连领导都没惊动了,直接按照八五折卖给他。

    林建明已经隐约感觉到这营业员其实是在私人出货,因为拿给他的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