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0 (第1/2页)
” 林蕊拖着她姐的胳膊,小声问:“他们以前是生产什么的?” “自行车。” 林蕊一口汽水含在嘴里头,直接喷了。 果然鸟枪换炮,有理想有抱负,造自行车的连摩托车都没过度,直接飞跃到电动汽车了。 “我们厂原先是联营厂,跟上海的大厂联营生产自行车。现在,上面不许搞联营,也不让我们再挂他们的牌子生产。”镇长无奈地苦笑,“其实人家什么都不用干,光给我们牌子,一年就拿走一二十万。” 苏木好奇:“那为什么不让联营呢?” 镇长摊手:“说什么呢,我们乡镇企业就是小娘养的。拼死拼活想方设法挣点儿钱,上头还嫌弃我们抢了国营厂的生意。我们不过是讨口饭吃,哪里能跟大厂比啊。” 林蕊心想算了吧,三十年后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国企缺乏市场竞争力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除非垄断型企业,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是国企领导人集体没能耐吗?当然不是。 只不过他们身上背负的包袱太沉重,头上的紧箍咒太紧,还有不少地方存在严重的政企不分现象。 经营管理者连人事任免权都没有的情况下,谈什么发展。自己都泥菩萨过江,又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事呢。 她怕被她姐揍,赶紧捂着嘴巴跑到苏木背后,试探着伸出脑袋:“那你们为什么不考虑制造电动自行车呢?” 都想到电动汽车了,又是自行车厂,有现成的生产设备,竟然会想不到电动自行车? 林蕊委实觉得匪夷所思。 陪同的村支书下意识地笑起来:“这自行车不都是蹬轮子的嚒,还怎么装电动啊。” 林蕊奇怪:“摩托车不也两个轮子,谁自己蹬着车往前走啊。” 既然都想到汽车不用汽油改用电力了,为什么不想想将四个轮子改成两个轮子? 我们国家可是自行车大国! 即使是三十年后,自行车依然穿梭于大街小巷。虽然共享单车坑死了一帮创业者,但自行车有市场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比起困难重重的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无疑更有现实可行性。 首先,你不用说服消费者花个十几二十万买辆汽车啊。 林蕊转过头找卢定安:“卢哥,你还记不记得那个装在钐镰上的发电机,把它改装在自行车上,不就能自动推着车子走了嘛。” 说起来,她当时想到电动钐镰,还是靠上辈子见过的电动自行车的启发呢。 “你们想想,电动自行车是不是能够避开电动汽车的一众陷阱?首先,考虑依靠自行车出行的人都不会走的太远,三四十公里就差不多了。这就意味着对蓄电池的要求不会像汽车一样高。同样的,充电的难题也更好解决。” 自行车灵活啊,骑着车去当班,直接在单位就能充上电。也因为这样,它不需要非得再额外建造充电站。 “现在一辆摩托车就好几千甚至好几万,一般人根本买不起,而且排气濡染又严重。自行车不一样,装了电动机之后,价格应该也能控制在摩托车以下吧。” 林蕊记得上辈子林主席买来代步的电动自行车好像就两三千块钱。 现在生产电动车,应该……比三十年后便宜吧? 她想想现在自行车已经二百块,有点儿不敢确定,只能满怀期待地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