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2节 (第5/5页)
,得到圣上旨意后方敢去请的,如此不妨。” 李林甫闻言方才放心,他又在那里喘息良久,方才将气调匀,然后缓缓说道:“算着日子,安禄山应该快到了。儒儿,安禄山想是要到这里来面圣了,你派人打探讯息,安禄山到来后,速速禀告于我。” 李儒答应了一声,心中却不以为然。父亲都这种光景了,却还念念不忘朝中之事,何必要如此劳心呢? 李林甫老眼透过窗子看到外面的树叶,又嘟囔了一句:“圣上毕竟牵挂着老臣啊,这里清凉宜人,对我的身子大有益处。” 安禄山此次入京,早已不用沿途驿所为其备好能托腹的马匹,其仪卫车驾皆为自己随身携带,一路上浩浩荡荡,好不威风。他得知皇帝现居华清宫,遂径直入宫觐见。此时已是午后,安禄山甫入宫门,就觉得这里凉风习习,果然是一个纳凉的好所在。 李隆基就在飞霜殿接见安禄山,他看到安禄山携来的礼物,心中更喜。安禄山临行之前,令高手匠人觅来燕山奇石,精心雕琢了一尊青色功德碑和幡花香炉,以此颂扬皇帝的恩德,并兼顾了皇帝崇道的习性。 二人叙话数句,李隆基眼见天色渐暗,遂嘱尚食局在长生殿大摆宴席,召百官及随行王孙与宴,有替安禄山洗尘之意。 是夕夜幕张起,建于高处的长生殿此时灯火通明,众人皆按时入殿归入自己座中,李林甫因身子沉重无法与宴。待李隆基携杨玉环入殿之时,众人纷纷跪伏见礼。李隆基令众人平身皆归其位,然后笑呵呵地说道:“今夕凉风宜人,恰至安卿来此。安卿体态颇丰,一路上想是劳乏颇多,此宴就聊为洗尘了。” 众人听到皇帝言语轻松,颇有调侃安禄山之意,遂发出了一阵轻笑。此宴既是为安禄山洗尘而设,按制须由安禄山谢恩后方才开宴。 安禄山虽模样蠢笨无比,内心却灵动非凡,他听到皇帝言语,知道皇帝现在心情甚洽,遂有意凑趣。众目睽睽之中,安禄山拖着他那臃笨的身子缓缓行到李隆基面前,然后俯身下拜,口中呼道:“微臣叩谢贵妃娘娘之恩。”原来李隆基与杨玉环并排而坐,安禄山俯身之处恰在杨玉环面前。 殿内之人顿时脸上变色,李隆基脸上之色也顿时凝固:皇帝为天下之首,安禄山现在不拜皇帝,却先去拜贵妃,到底在弄什么玄虚呢? 众人惊愕之中,安禄山已施施然起身,再向李隆基叩拜谢恩。 李隆基唤其平身,疑惑地问道:“安卿为大唐之臣,你不先拜朕,却先拜贵妃,是何道理?” 安禄山并不起身,仅抬头说道:“陛下,臣虽为大唐之臣,毕竟为胡人之身。陛下为君父,则贵妃实为娘亲,臣自幼浸润胡礼,例先母而后父。臣今日一时激动,竟然忘了朝廷之制,只好依胡礼行之了。” 李隆基闻言,脸色顿为和缓,笑道:“哦,原来安卿有这番孝心,好呀,难为你了,速速平身吧。” 一侧的杨玉环看到这个比自己长二十余岁的大胖子自称儿子,心中觉得有趣,不禁格格笑了起来,说道:“陛下,想不到妾凭空有了这样一个大儿子,有趣极了。” 李隆基也笑道:“安卿既然认你这位娘亲,你也不可太吝啬,须有些见面礼吧。” 安禄山见机甚快,又伏在杨玉环面前,乞道:“娘娘,安儿讨要赏钱。” 杨玉环笑声更脆,说道:“既是圣上的旨意,明日赏你吧。”杨玉环此时心想,若果真有了这样一位肥大的儿子,实在滑稽。其笑声感染了殿内之人,他们看到眼前这位叱咤风云的边将,竟然瘫成一堆rou乞为风华绝代的贵妃之子,既有惊愕,又有鄙夷,眼前却化为一片笑声了。 李隆基没想到安禄山如此诙谐,脸上的笑容无法收敛,就笑指侧座的太子李亨道:“安卿,你速速拜过太子,这就开宴吧。哈哈,实在有趣得紧。” 安禄山闻言立起身来,脸上一派茫然之状,问道:“陛下,臣为何要拜太子呢?” 殿中之人闻言,皆惊得收去笑声,安禄山竟然不肯拜太子,怎能如此犯浑呢?李隆基道:“太子为储君,安卿速速拜过。” 安禄山继续道:“臣为胡人,不习朝仪,不知太子储君为何官?臣为何要拜之呢?” 李隆基信了安禄山的鬼话,解释道:“原来安卿不知啊!太子为储君,朕千秋万岁后,代朕为君者,即是今日太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