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三章 凡尘的神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凡尘的神迹 (第13/16页)

各地、狩猎、宿营、攻克堡垒和激战的场面,还有一些浮雕表现了法老满载着战利品回到埃及,受到民众们热烈欢迎的场面,题材丰富、构图多变,而且激动人心。所有的神庙浮雕都保持着传统倾向,形象也都是理想化的,法老的形象在所有的构图之中都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他既可以被描绘成百万雄师的领袖,驾驭着战车,也可以是在沙漠中狩猎,私人护卫分布在他身周。这些场面都是赞颂法老以神之子的身份威震四方,并且祝福他在享受冥土之上的权力和幸福。

    神庙中的绘画与浮雕都表现出了精确的技术性和真实的激动人心的现实性。古埃及艺术的现实性倾向并不是用写生的方法,而是刻画生物或者物品最重要的特征,具有深刻的民间基础,是在描绘埃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埃及修造阿布辛贝勒神庙的工匠艺术家以自然而平衡的方法让所有的场景都充满了生命力,从不会让人感觉拥挤或呆板,不管是人像还是动物,抑或是文字,都设定好了框格,绝不会逾越自己所分配的位置。

    以阿布辛贝勒神庙为代表的古埃及神庙,不仅记录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更对现代艺术带来了启迪,是世界古文明重要的遗产,对后人有着语言难以描述的魅力。即使是在几千年之后,全世界的人们依旧可以从古埃及的文化之中寻找到满足,这也是古埃及文明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经过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阿布辛贝勒神庙也有部分损毁,但法老以及诸神在埃及人民的心目中永存。

    方尖碑:崇拜太阳的纪念碑

    著名的西方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这样评价埃及文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够形容的巨大业绩。在诸多埃及瑰丽的文化遗产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除了巍峨的金字塔,还有高耸秀美的方尖碑。它们一个在尼罗河的西岸,一个在尼罗河的东岸,见证着埃及文明在数千年之中的兴衰起落。

    ◎太阳神崇拜

    方尖碑是古埃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代表着古埃及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古埃及的法老都非常重视方尖碑的建造,将它看作是和神对话的工具。现在,虽然很多埃及方尖碑都因为历史原因流失到了其他国家,在罗马、巴黎、纽约和伊斯坦布尔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但它所代表的埃及文明却一直根植于那片热土。方尖碑(obelisk)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文(obeliskos),它的本意是小叉子。绝大多数的方尖碑都是用一整块的花岗岩制造而成,而这些或红色、或黑色的石头大多来自埃及南部的阿斯旺。

    埃及卡尔纳克神庙及入口处的方尖碑

    从形状上来看,方尖碑是一个长方体,长是宽的倍数,看起来很狭长。但方尖碑直立的四个面并不一定完全相等,只有前后或者左右对应的两个面绝对相等。方尖碑的顶部是一个角锥体,就像是一个小金字塔,这个角锥体的四面和水平面大约呈60度角。除了顶端之外,方尖碑所有的角都是直角,相对应的面也都是平行的。但也有例外,可能是工匠们的失误,现在位于巴黎的卢克索神庙方尖碑有一个对面稍微弯曲。

    大多数的方尖碑都摆放在神庙入口处,也有一些位于坟墓前。现存的方尖碑中最高的是位于罗马约翰·拉特兰大教堂前的方尖碑,高约32米。而最小的方尖碑是用红色花岗岩制造而成的,它位于埃及佛罗伦萨博物馆的大厅中,只有7英尺高。

    古埃及人将方尖碑看作是太阳的射线或一束光,认为它可以捕捉到早晨初升太阳的第一缕光。方尖碑狭长的外形以及顶端的小金字塔都表达了这种源自宗教崇拜的理念,而选择红色花岗岩也是为了在色调上更加近似太阳。

    ◎埃及见证者

    方尖碑上的铭文大多以赞美太阳神、法老为主,将法老和太阳神紧密联系起来。在赫利奥帕丽斯城的西北部有一个太阳庙,前面的方尖碑由第七王朝法老乌塞特森竖立,铭文赞美了他是永恒的创造者。而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期间,在许多神庙前也竖立了方尖碑,赞颂他是金色的雄鹰、王冠的管理者、太阳神最满意的人,是太阳的儿子。

    方尖碑是反映埃及历史的一面镜子,它俊美的外形和碑身上匀称、大方的象形文字,都是美学研究的对象,透露出古埃及发展历史和成就。考据学家商博良根据罗塞塔石碑上托勒密五世的希腊名字,辨认出了相应的象形文字,又在尼罗河上菲莱岛的方尖碑上认出了埃及艳后的名字,最终在1822年9月发表了论文,促成了埃及学的诞生。不管是方尖碑的铭文,还是建造、运输、竖立的过程,都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去研究。方尖碑以它的神秘和秀美,向世人展示着古埃及人的智慧,也展示了古代人类文明的辉煌。

    方尖碑是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竖立于神庙的入口,高度不等,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