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节 (第3/5页)
而且这几天应该也陆续建立起救助站,怎么偏偏还会发生哄抢的事故? “关键还是我们目前用以救助的物资太过缺乏,商丘这边颁布救助办法之后,附近城镇许多老百姓都流向我们这边,先前那几万的救助物资根本是杯水车薪。蒋先生现在人就在睢阳,他昨天发回电文说睢阳的官仓已经空了。”戴凤翔说道。 “开封那边后续的救助物资呢?”袁肃问道。 “是啊,我们也在问这个问题,按理说都督您之前就在宁陵县,开封的物资会经过那边,理应会顺道带回来的呀。”戴凤翔忧虑的说道。 听到这里,袁肃多少有了几分醒悟,他这才知道自己刚才的询问是多此一举。 他在宁陵县待了快四天时间,可这几天里开封那边除了发电文催促自己押解俘虏过去之外,根本没有提及任何援助商丘的事情。他相信这绝不是张镇芳忘记了之前的承诺,而恰恰是因为自己没有把周宝林押送过去,张镇芳心头很是不满,所以故意也拖着援助物资这档子事。只怕即便自己现在发电文去催要,张镇芳也只会说先把周宝林送过去,才会考虑下一步的援助物资配送。 来到二楼办公室,袁肃沉默了一阵,他早先并没有想过完全依靠开封的资助来复电商丘的救助政策,只不过料想到张镇芳搜刮了不少民间财富,能从对方手里套一部分出来就套一部分出来。好在商丘距离淮北不算太远,再往东边还有淮安,淮北和淮安都是淮河流域富庶之地,从这两个地方调拨物资来协助推行商丘的救助政策,也不算是什么难事。 “发电文到淮北,让郭伯济从淮北尽快调拨物资过来。另外过几天我会在联络淮安和滦州方面,以都督府来做统筹,协调各地援助商丘的办法。”袁肃转过身来,对戴凤翔说道。 “这倒是一个办法,但是开封那边如果不想办法一步到位的解决,终归会是夜长梦多。”戴凤翔提醒的说道。 “这件事我会处理的,眼下还是先把商丘这边的政务打理好。”袁肃沉着气说道。 “是。我这就去安排电文。”戴凤翔点了点头说道。 等到戴凤翔退出办公室后,袁肃又默然深思了一阵,他知道戴凤翔刚才所说的话是对的,周宝林这件事不宜拖延的太久,自己必须尽快向中央政府说明这件事。只可惜现在没有太实际的效果做为说服中央政府的例子,就怕中央政府的想法跟张镇芳如出一辙。 当务之急,他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来,一方面可以改变张镇芳的意图,另外一方面也能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 第39章,过河拆桥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袁肃主要的重心暂时放在商丘的整顿善后。 他前后召开了两次简单的会议,两次会议都没有任何废话,简洁明了的布置下去政治任务,同时严令临时组建起来的民政府必须一丝不苟的完成任务。所谓的政治任务,重点自然还是兑现之前的承诺,加大对商丘民间的救助。 民政府遵照袁肃的意思,除了之前在各地开设的救助站,每天向所有老百姓免费提供粥食之外,还组织本地工、商人积极恢复开市。工厂开业,商人开市,社会秩序便能恢复运行,许多流民也能找一份临时的工作来混一口饭吃。 当然,这还仅仅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如今正值春季期间,正是农忙之时,而因为之前的民乱和苛捐杂税,导致大部分农民揭竿而起,所以农民这边反而才是最核心的问题所在。整个商丘乃至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流民当中大部分是破产和走投无路的农民,包括之前进攻商丘俘虏的民军士兵,百分之八十全部都是本地流离失所的贫农。 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些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袁肃不仅亲自出面做出保证,所有商丘本地有户籍的农民都会得到一份永久性的私人土地,至于不是商丘本地户籍的农民,则会得到由官府出租的一份土地。用以分配的土地资源一部分是无主之地,一部分是没收逃跑地主的土地,还有一部分则是与地主协商捐纳出来的土地。 所有农民限期到各地救助站登记报道,按照家庭人口状况来划分土地大小。所有划分好的土地立刻由官府签发地契,同时由官府出租一批农具和农作物种子,用来帮助农民能够立刻开始投入生产作业。 不管是出租给本地老百姓的农具和农作物种子,还是出租给非本地老百姓的土地,所有租金都是以最低廉的方式来签署。同时为了尽快稳定和恢复商丘的社会秩序,民政府还特别按照袁肃的吩咐,宣布免除两年农税和降低两年工商业税。 减免税负不仅是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