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第19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5节 (第2/5页)

藻一个人那倒是简单许多。可如果是要把所有人都铲除,就怕到时候汉口派来的人不老实,万一乱说话引得我们陷入众矢之的,即便最后我们能控制所有人,也没办法容易的接管他们的军队。”陈文年颇有几分担心的说道。

    “最好还是要留一些人,但是留下的这些人又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威胁,比如田文烈和陆锦。虽然田文烈是第二师师长,而且又是有资历有威望的人,对我叔父最是忠心,不过只要大局在握,他一个人独木难支。至于陆锦不过只是一个旅长罢了,别说兵力不多,连朱泮藻都没把他当自己来看,不足为虑。”袁肃慢条斯理的说道。

    “这样也好,只要田文烈能看得通透的话,为我们力撑一把反而会帮不上忙,最起码可以洗脱很大的嫌疑。可偏偏就怕田文烈会有所怀疑,咱们一下子把几个师的师长、参谋长全部扣押了起来,动作太明显,目的也很明显,哪里会有人不怀疑。”郭文远说道。

    “如果田文烈真的有所怀疑的话,势必会发生一场恶斗。总之在这方面我们也要留一手,确保到时候能够先发制人、不拖泥带水。当然,首先还是要尽可能说服田文烈接受这个实事,所以我们在汉口派来的那个人身上也要下一些功夫。”袁肃意味深远的说道。

    “如此说来,我们一定要先将汉口派来的人截下来。”郭文远问道。

    “是的,必须先截下汉口派来的人。总之这段时间让下面都留心一些,电报的监听工作也要跟进,弄清楚汉口那边的人什么时候到,从哪里走,怎么跟朱泮藻这边接头。”袁肃用强调的语气说道。

    “明白,此次事关重大,我等必然亲力亲为。”郭文远郑重其事的答应道。

    又聊了一会儿关于采取突袭行动的方案,如何才能做到不惊扰更多的人,又能确保没有漏网之鱼,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控制郑州的局势。这两个月来大致上在郑州城内城外都做了许多准备,行动起来肯定能做到有效率,但毕竟目标众多,不可能保证一个都不剩。

    除此之外,陈文年也汇报了目前对近卫军下面那个几个师以及那些师长贴身人员的收买工作,这几乎就是砸钱的事,有时候即便砸出了钱也不见得有成效。

    目前能够确认买通的官员不多,而且在军中也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务。然而“串通”的官员倒是不少,这些“串通”的官员不会答应协助袁肃,但是偶尔也会透露一些有用的消息,只有当袁肃这边能一鼓作气做到滴水不漏控制大局,他们这些被“串通”的官员才会顺势而为。简单的来说,“串通”的官员也就是拿了钱,然后答应当“墙头草”。

    第93章,郑州事变

    在整个三月份的上半个月时间里,全国舆论焦点都聚集在北洋内部两军对峙上面。

    包括护国军政府也是翘首以盼,希望北洋军自相残杀而造成元气大伤的结果,从而让革命运动能够趁机崛起。无论是蔡锷、唐继尧还是孙中山,在表面上都是打出愿意支持曹锟推动北洋军事改革,至于改革的结果如何都无所谓,反正过河拆桥的事总会有不遗余力的去做。

    老百姓们在这场声势的争夺战中,难免不会感到彷徨和没有方向。总之舆论往哪里走,他们的心自然也就偏向哪一边。只是也仅仅是偏向,向他们这样的星斗小民,不管做任何事情在这个国家的大洪流之下都显得沧海一粟。有时候人们会想,革命党当真会把自己当一回事吗?北洋政府亦不过如此?

    不过在大潮流之下,人们于情感上多少是难以自持。

    正如曹锟所预料的那样,在汉口的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现在不需要依靠任何军事行动,既然他在汉口已经扛旗了这面大旗,新华宫的一百多名国政官员也都表明了立场。再加上中华革命党废寝忘食的宣传造势,反帝制俨然已经成为主流,一下子逆转到占了绝对上风。

    在很多外国人眼中,这场上下不一的变革并没有让人感到多么的意外,相反更加切实的反应了中国目前的现状。民心就像是一盘散沙,不仅没有坚定不移的主观立场,更是充满了内部重重的矛盾,所谓的团结早在清朝建立之初就种下了祸根,多民族国家始终难以解决这与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