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第15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页 (第1/2页)

    传统的烛芯是用棉纱线编织而成的棉线,很难燃烧成灰, 直到十九世纪工业革命, 欧洲人才将烛芯改进成现代所用的烛芯,便是用三根棉线编织,使得火在燃烧时,会将头松开成三根细线, 烛芯便容易燃烧多了。

    然而理论虽然有,可如何能使这三根棉线不在一开始就散开?另外还有棉线如何处理才能使得烛光更明亮?宋玉延为此展开了一次次实验,最终还真的被她琢磨出了现在所用的烛芯。

    她用含碱的物质煮、用酸的物质浸泡等方式处理棉线后,蜡烛燃烧时不仅更加明亮,而且再也无需人定时去剪蜡烛了。

    这是买了蜡烛回去用的人看蜡烛燃烧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就拿来剪子,打算捡烛芯,结果他懵了一下,找了半天没找到多余的烛芯在那儿。后来他去蜡烛铺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烛芯是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省了使用者剪烛的烦恼。

    仅是这点,“三过山蜡烛”便大受好评,读书人往后看书时就可以完全沉浸在书海里,再也不用中途分心去剪蜡烛了。

    而加工在小竹筒里的蜡烛同样因为烛芯不会难燃烧,又明亮,也不用担心会烧到竹筒,故而不管是居家使用,还是外出夜游,这款蜡烛都是必备的。

    即便它卖的这么贵,也还是有许多人抢购,说到底是因为能买得起蜡烛的基本上都是家底丰厚的富户,那么几十文钱在他们看来便不算什么。若是将这些蜡烛摆在卖低价品的铺子里卖,定然卖不出去。

    而其余蜡烛铺发现不知何时明州居然出现了一匹黑马,纷纷派人来调查,结果一查,得,幕后老板是楼家,他们惹不起。

    那惹不起,总能偷学他们的方法吧?

    可是他们一来是没有稳定的货源,二来是烛芯就被人甩了好几条街,三是他找不到人雕刻跟录方一模一样的留青竹刻。

    虽说他们的蜡烛也能卖出去,可他们也能发现楼家因为有蜡园,故而节省了运输成本等,故而一样的价格下,楼家那边的利润更高。

    有些人干脆提出跟楼家合作,楼杲因为跟宋玉延等有契约在身,不可能单独跟外人合作,便忽悠他们投资蜡园,然后将蜡园扩大生产,到时候他们就可以直接从蜡园批发蜡烛去卖了。

    只是宋玉延改进的烛芯秘方仍在宋玉延的手里,他们要用,只能跟宋玉延买,也就是说,他们即使投资了蜡园,可批发的蜡烛里,还是得扣除烛芯的钱给宋玉延。

    烛芯也不贵,一文十根,也就是十根蜡烛便给一文钱烛芯使用费,这比原来的烛芯贵了一点,但是刨去成本,宋玉延在烛芯这块也没赚什么钱,所以有合作意向的人都同意了。

    ____

    谈蜡园投资的事情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